这些务工的外乡人犹如“候鸟”一样,一到秋季便纷至沓来。为了挣到更多的钱,拉秸秆的三轮车装得像“小山”一样高
他们来自周边一些地区
秸秆经过粉碎变成奶牛喜欢吃的青贮饲料
拖家带口来赶场
在漫漫青纱帐里忙碌的身影
一双双粗糙的手
嘭嘭嘭……一阵远去的马达声逐渐消失在旷野,此时是9月13日凌晨四点,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韩兆田和妻子已开着机动三轮车向着大片玉米地进发了。
一直在河南等地干建筑打零工的韩兆田是章丘黄河乡黄徐寨村人,每年一到九月份玉米成熟的季节,他都会回家和妻子搭档到历城王舍人镇等地帮人收割秸秆,这天是他们今年首次出门。“车车秸秆如山高,白里黑里尽操劳,送给奶牛作干粮,秸秆堆出‘金元宝’。”每到八、九月份秋收开始,在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田间活跃着一支清运玉米秸秆的队伍,满载着碧绿秸秆的农用三轮车奔驰在乡间地头,他们将收割的玉米秸秆拖运到奶牛场,经过粉碎变成奶牛喜欢吃的青贮饲料。“一天要24小时值班,(一天)最多时要过磅300多车。”负责过磅的李兴申对记者说,因为王舍人镇建起了一处万头奶牛的饲养基地,奶牛场养殖规模在增大,对青贮秸秆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当地交通便利、秸秆资源丰富,所以每年有大量外地人聚集在此,这些人来自济阳、章丘和德州齐河、禹城等地,最多时大约有500多人、200多辆农用三轮车。奶牛场共设有三处过磅点,高峰时还会排起长队。他说,拉秸秆的多数是两人结伴劳作,其中夫妻搭档的最多,有的还带着年幼的孩子。他们或自搭窝棚、或在雇主提供的简易住处歇息,风餐露宿。来自济阳县济阳镇的48岁朱玉平说,他已经从事这个活计四年了,他与这一带养牛小区里的老板都很熟,他与6名同乡清晨三四点钟就去收割玉米秸,一直干到夜里十一点多才收工,这样一天能拉三车秸秆,每车能拉2000斤左右,除去油钱自己能收入200多元钱。
近两个月的紧张劳作让他们一个个腰包鼓鼓,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原来遗弃田间、甚至被白白焚烧的秸秆找了一个好的归宿。记者 吕廷川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