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南一名45岁女子因腹痛并伴有消瘦症状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检查为强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现罹患进展期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竟会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虽没有像大家所认为的这么可怕,可一旦感染也不能掉以轻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李岳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74岁以上且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更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均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晓燕 李筱琬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生存于人类的胃黏膜。”李岳告诉记者,幽门螺杆菌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它会引起胃黏膜炎症,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传播,粪-口是其主要途径,其他还包括口-口、胃-口等途径。”李岳介绍说,一些特殊职业或者住在农村的人群会有接触、饮用被粪便污染的井水、河水的情况发生。经常接触粪便污染的食物、生活用品,饭前便后不洗手以及给婴幼儿口对口喂食都会增加其感染的风险。
“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患上胃癌的观念是错误的。但80%以上的胃癌都是由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占胃癌极大多数的肠型胃癌,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逐渐发展为浅表性胃炎,然后是萎缩性胃炎至肠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胃癌。”李岳说,有的患者自小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历经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逐步发展为胃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均患有胃炎,15%-20%的可能性患有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5%-10%有消化不良症状,3%-5%有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还会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多种疾病。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明显的腹部症状。”李岳说,如果没有高龄、严重疾病等抗衡因素,建议感染者到医院寻求专业治疗方案,既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疾病的风险,又能减少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自行购药“一把吞”或疗效难保
“我建议市民定期体检,14岁以上的市民做好幽门螺杆菌的筛查,特别针对于胃癌高发区人群和有家族史的人群。筛查方法包含无创和有创性两种,有创的主要是快速尿素酶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培养。”李岳补充说,无创性筛查方法更易于被接受,也适合大规模应用。主要包含可作为初筛试验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以及准确性高的13C、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和HP粪便抗原检测。
“感染幽门螺杆菌要尽早干预,降低甚至避免胃癌的发生。”李岳表示,如果患者已经发展为异型增生、中重度萎缩肠化等,杀菌后也难以逆转,因此要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治疗。
“有些市民在体检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便自行到附近的药店购买药品。殊不知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很难控制好用量,也无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李岳介绍,幽门螺杆菌治疗主要采用四联疗法,即同时使用4种药物,主要包括2种抗生素、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但具体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而定,在患者服药后会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市民一旦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及时到医院消化科门诊进行治疗,而非自行购药。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明确吃什么药品,以及具体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达到有效根除。”李岳认为,在规范的治疗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可高于90%,在注重卫生的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每年的复发率小于1%。
家庭成员无需“差别对待”感染者
“有不少市民对待幽门螺杆菌的态度呈现两极化,有些市民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又没有症状,根本不需要治疗;而有些市民就过度警惕,影响其正常生活、社交,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李岳强调,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是较低的。由于口腔里面的幽门螺杆菌数量较少,也很难长期存活。因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接吻、共餐而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有些家庭一旦出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就会对感染者过分歧视,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家庭和谐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李岳介绍说,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家庭成员最正确的做法是鼓励他们尽早就医进行规范的根除治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避免食用未经清洗过的生蔬、水果;避免饮用生水;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将使用的碗筷洗干净并作晾干处理;不要给婴幼儿“口对口”喂饭;注意口腔卫生。
“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40岁左右进行第一次胃镜检查,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这一年龄应提前至35岁。如果有长期腹部不适症状的情况,最好到医院做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镜检查,以防发展成严重胃病。”李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