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轻动指尖,只需微信找到医院小程序,便可实现门诊自助办卡、预约挂号或核酸检测、检验报告查询、电子发票……“码上挂号,一码就医”成为可能。
医疗服务水平对患者就医体验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而信息化建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医疗服务水平的体现。多年来,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从患者需求着手,紧抓信息化发展脉搏,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走出了一条具有“市一院”特色的路子——着力“信息化”,推进“智慧化”,过程“便捷化”,服务“亲民化”。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谢晶
在家就医“零”跑腿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群众来说,每隔2-3周到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续方拿药,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挂号排队时间长,高峰时段更愁人”是很多人去医院就诊的“烦点”“难点”。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更让心内科与内分泌科的许多“老病号”陷入纠结——去医院怕交叉感染,不去医院又不知道药该怎么买、怎么吃。
于是,市一院作为全国首家基于医保电子凭证设立的互联网慢病诊室,给疫情防控期间需要频繁跑医院的慢病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在2019年11月,医院就已经上线了‘互联网慢病诊室’小程序,当时只有图文功能。2020年初,医院考虑到大量老年慢病患者文字交流不便,我们迅速联系第三方公司加班加点,仅用三天时间就上线了互联网慢病诊室视频功能。”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王颖灏说,患者在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通过手机支付宝搜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活号,点击进入互联网慢病诊室,内分泌科、心内科的专家医师都在里面,点击医生名字,就能看到这位医生的“云值班”时间,可以直接预约。或直接与值班医生在线互动,通过视频或音频在线问诊、开处方、医保支付,快递送药,完成看病全过程。
据悉,市一院在2020年初获批“国家互联网医院运营牌照”。互联网平台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医院互联网医院服务对象已经从单纯的门规慢病患者向更多的患者类型发展,医保门诊统筹和自费等类别的在线就诊也已开放。
核酸检测可线上预约
为最大限度减少来院就诊患者间及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及病毒通过实体介质的传播,2020年1月29日,该院信息科进一步完善手机就诊操作流程,“来院就诊的自费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刷市一院‘电子健康卡’,医保患者则通过智能手机刷‘医保电子凭证’,无需实体就医卡、社保卡,就可以完成整个就诊过程。”王颖灏表示,发热患者通过手机操作,可根据医院发热门诊指示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
随着2021年春节返乡日期临近,核酸检测需求大量增加,市一院信息科进一步完善微信小程序,调试上线核酸检测预约模块,最大限度地简化操作流程,为检测人员提供便利。“线上预约核酸检测,减少了返乡人员挂号排队、填写个人信息、门诊排队找医生开单等步骤,缩短了在院核酸检测的时间,避免交叉感染及病毒传播,为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提供了保障。”据王颖灏介绍,民众只需微信搜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小程序,通过几步简单的操作,付费成功后,就可直接到医院2号楼外东侧核酸采样点取样,检测结果也线上及时查看。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不少场所需持有核酸检测报告,而非“阴性检测结果”,医院信息科及时调整,线上就能获取图片形式的检测报告,如有需要,下载打印即可。
据悉,市一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打造智慧医院,在全省首先实现省、市医保患者诊间结算;实现电子健康卡与医院公众号关联,电子健康卡在院内可完成建档、注册、就诊、检查、取药、发票打印、健康档案浏览全过程,真正实现了“码上挂号,一码就医”,进一步简化了就诊流程。此外,市一院始终坚持创新服务方式和传统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医院仍然保留挂号、缴费、打印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同时配备导医、志愿者等现场对一些不熟悉或不会使用“线上”诊疗服务的患者进行协助,确保让每一位患者及时就诊、方便就诊。
刷脸就能看病
“大爷,您是7床王保安吗?”“对!谢谢你啊,姑娘!”
“大爷,您是7床王保安吗?”“是的!”
“我是7床王保安!姑娘,换吧!”
这不是段子,它真实的发生在市一院内分泌科病房。年过八旬的王大爷也是内分泌科的“老病号”,每年总要到内分泌科来住上几次,也因此成了科里医护人员的“老朋友”,打针换药时,从每次护士询问核对信息,变成了他主动“自报家门”。
“我耳背厉害,护士们来给我换药都得靠喊的。影响别的病号不说,那些孩子们一上午忙得脚不沾地,看着都心疼。所以每次看到她们过来,不管什么事,我就自己先报上床号、名字,这个习惯坚持了好多年。”王大爷回忆起来笑呵呵地表示,自从前年开始刷脸换药,再也不用喊了!关键是护士给我们这些老年人换药效率也高了,太方便、太贴心了!
王大爷所说的“刷脸换药”正是市一院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体现。护士在给患者换药前,只需用手里的移动设备,对着患者的面部拍一下,其入院信息、诊疗记录便会显示在屏幕上。刷完脸后,再用移动设备将要更换的液体进行扫码核对,无误后进行更换。
据悉,市一院在2019年就就已成功上线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该项技术是全国第一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住院医疗中。在给患者换药前,护士需用手里的移动设备,对着患者的面部拍一下,其入院信息、诊疗记录便会显示在屏幕上。刷完脸后,再用移动设备将要更换的液体进行扫码核对,无误后进行更换。”王颖灏说,2021年7月份,医院又全面上线了门诊人脸识别全流程就医新模式,目前,已经在部分科室门诊试运行,预计2022年将全面推广。届时,患者来院就诊无需携带任何实体介质,刷脸就能看病。
上门化解护理难题
“魏爷爷您好,我是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石小云,来为您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此前,石小云如约来到患者魏爷爷家。年过八旬的魏爷爷几年前因患脑梗常年卧床,留置尿管,需要定期更换尿管。老人年事已高,加上行动不方便,每隔一段时间再回医院更换尿管对一家人来说成了“大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爷爷的儿子魏先生听说市一院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第一时间登录了平台下了单。石小云接单后,及时来到了老人家中。凭借熟练的操作手法、热情的服务态度,她很快就为老人更换好了尿管,也得到魏爷爷一家的认可和称赞。
“老人年纪大了,而且行动困难,到医院换尿管都需要拨打120。每次更换完尿管,来来回回总要折腾大半天,十分不方便。”对于市一院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便民惠民措施,贺先生赞不绝口,现在时代真是不同了,以前在医院才能完成的护理服务现在可以网上预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20多分钟就完成了!”
记者了解到,自市一院开展护士到家服务以来,重症医学科护士石小云、张强英作为院内“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的成员,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许多失能、半失能患者家庭带去了便利,缓解了家庭就医负担,市民贺先生的父亲正是得益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便民模式。日前,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贺先生专门拨打12345,实名点赞市一院入户护理服务。
据悉,市一院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便民措施是对护理工作的一次探索,突破了传统护理的局限,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在家即可享受优质专业护理服务。今后,市一院将继续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有“温度”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