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中的菌群能治病?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现在的偏方路子都这么野吗?”“又是一个忽悠人的偏方啊!”然而,近日,一条“16岁男孩通过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的新闻视频冲上“微博热搜”第1名,粪菌移植、自闭症、济南市中心医院等也成为热搜关键词。
此后,该院儿科主任赵红洋频频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手机热到烫手,核心问题几乎一致:粪菌移植——这项听起来颇为重口味的新兴技术治疗自闭症真的有效?对此,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该院,探访粪菌移植的奥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见习记者 李筱琬 记者 孙淼
每一点变化让家长相信幸运会降临
“你在干什么呀,孩子?”“我的玩具刀子呢?”中心医院儿科病房里,四岁半的小山专心致志地玩着橡皮泥,偶尔回答着记者提出的问题。
“孩子快5岁了,大概两年前发现有自闭症倾向。之前,孩子无法正常社交。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看你,就仿佛你不存在一样。同时有食物不耐受,小麦、鸡蛋、牛奶都不能吃,还有便秘、口臭。”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每天奔波于医院、干预治疗机构等,普遍感到体力透支、担心孩子长大后的问题……与每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样,小山的妈妈张女士比普通妈妈们经历着更多的心碎和挣扎。
今年4月,张女士带着孩子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治疗,做了5个疗程的粪菌移植。“孩子变化真得挺大的,有时他还会主动观察我在干什么,在环境熟悉的情况下,他可以与周围的人交流,进行简单的互动。另外,孩子的消化功能恢复很多,已经可以正常排便了,也没有口臭症状了。”张女士表示,自己会让孩子继续在医院进行粪菌移植治疗。
自闭症儿童每一次变化、每一点滴进步,都会让他的家长对未来多几分信心,相信幸运即将降临,小山的妈妈告诉记者,她们会坚持给孩子治疗,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对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治疗有效
粪群移植,听起来颇“有味道”的疗法,其实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重口味”。
“人体内大约有1公斤的细菌,对健康极其重要。”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周世庆介绍,这么多细菌在肠道内不仅能帮助消化食物,还能合成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在肠道内修复肠黏膜。同时,它还有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人体的细菌主要集中在粪便中。周世庆解释说,所谓粪菌移植术,通俗一点讲就是把健康人群粪便的标本留取出来,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提取肠道正常的菌群,再通过一定的途径输入患者的肠道内,从而达到改变肠道微生态、代谢和免疫紊乱,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据悉,自2017年起,该院就已经将粪菌移植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目前在消化内科,粪菌移植主要用于治疗严重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的一些疾病。周世庆告诉记者,曾经一位来自山东烟台的患者,由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一天腹泻二十多次,1.75米的小伙体重只有80余斤。经过六次粪菌治疗,体重成功增长到120多斤。
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从2018年开始,尝试为自闭症谱系疾病儿童进行肠道微生态调控,现已为近100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累计300余次的粪菌移植治疗。小山和洋洋就是接受粪菌移植治疗的众多受益患儿之一。那么,自闭症儿童是否都适合采取粪菌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呢?
“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至今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这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之所以粪菌移植能够用于治疗自闭症,主要机理在于,相关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及相关代谢、免疫等可能参与自闭症的发病。不过,粪菌移植术并非适用于每一位自闭症患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证实,伴有便秘、腹泻、顽固性湿疹、严重食物不耐受、消化不良、严重偏食等消化道功能异常症状的自闭症儿童,为适宜治疗群体。”赵红洋解释说,粪菌移植通过修复肠道群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稳态,从而调节代谢、免疫状态、神经递质传导等途径,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平衡,达到消除自闭症临床主症的目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因为医院开展的粪菌移植术,基本上每周都有全国各地的自闭症患儿家长与赵红洋进行在线交流,能同意他们带孩子来临床施治的重要前提,就是看患儿有没有便秘、腹泻、顽固性湿疹等消化道异常症状。因此,赵红洋提醒家长,到医院治疗前,可通过“好大夫在线”个人网页或在“智慧好医院”APP搜索济南市中心医院等线上渠道,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初步评估,不建议外地家长带着孩子盲目地赶到济南求医。
“粪菌移植”供体筛选十分严格
目前粪菌移植所需的粪便来自志愿者捐献,志愿者大致可以分为和患者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志愿者、患者的健康近亲属、健康的青壮年人群等三种类型。那么,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如何保障呢?
“志愿者筛选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流程,筛选标准甚至比献血还要严格。要经历初筛、完善的体检等多重环节,同时,对志愿者的用药历史、生活习惯等都有要求。”该院医学实验诊断中心临床微生物科主任杨炜华说,具体标准包括:是否有肝炎、梅毒、HIV、血吸虫等传染病;近六个月内是否患过急性肠炎、有过输血/病毒感染、使用过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近三个月内是否有过两次以上感冒、有过便秘或腹胀、服用过抗生素等;是否有肿瘤、肝病、鼻炎、反复过敏、气管炎等;肿瘤、糖尿病等家族史,可以说是“一便难求”。
“志愿者捐献的新鲜的粪便被装到无菌的容器中,注入一定倍数的生理盐水,稀释之后充分搅拌,经过十余道过滤程序,过滤掉粪便中的铁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然后再放入离心机,通过离心和洗涤,留下的就是高纯度菌群。”杨炜华进一步介绍,根据每位志愿者捐献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量,每次捐献分离出的菌群,大约可供1-5人使用。
“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时,心理上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虽然有通风设备,但无论在嗅觉还是视觉上,都不令人愉悦。等到慢慢习惯了之后,我们的精力都放在如何不浪费一点一滴的菌液上,每一滴都是救命的良药。想到患者能通过粪菌移植,重获新生,我们就忘记工作中的艰辛了。”杨炜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