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到小贷公司,从持牌金融到民间借贷,2020年监管新规接连落地。
这其中,总资产超过300万亿的银行业是金融业的基本盘。2020年,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银行的三大揽储利器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等智能存款、互联网存款都迎来严监管。
随着资管新规和新一轮金融开放的深入推进,银行业面临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最艰难的时刻?2021年,我国银行业将开启怎样的“新格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综合整理
银行盈利增速有望触底反弹
11月17日,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警告称,全球银行业可能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余波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对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银行持“负面”展望。
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表示,对于全球银行系统来说,要到2023年甚至更久该行业才能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并预计称2021年银行盈利能力仍将低迷,复苏步伐将缓慢、不确定且地域差异较大。
但于中国银行业而言,2021年净利润触底反弹,已成为业界共识。
“预计2021年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由负转正,明年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或将达到2%到3%,”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曾表示。
实际上,商业银行普遍在今年增加了拨备覆盖率,一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此前大幅提高,多家银行计提大量的信用减值损失,成为导致今年银行净利润增速为负的重要因素。
P2P平台清零、各大平台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2020年称为互联网金融整治收官之年,有说法认为,2021年将是非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治理年,这对银行业而言无疑也是一大利好。
二季度后不良贷款集中爆发?
在影响银行净利润的因素中,不良贷款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难度上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1年银行业的不良率还将继续上升,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导致部分贷款的风险暴露滞后,银行的拨备计提与核销力度仍将较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梁斯撰写的《新冠疫情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称,疫情暴发以来,政府出台了对贷款展期等支持政策,这使企业当期偿债压力缓解,未来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退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恶化压力会加速显现,预计 2021年二季度及之后商业银行不良率或将出现跳升。
对于不良贷款爆发期,也有业内人士预测称,或许是在2021年的一季度末。
不过,业界对明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担忧并不太大。“2021年在经济较强的复苏之下,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上升,对应的贷款质量会变好,只有一小部分本身就存在风险的贷款,可能在流动性收紧下会提前暴露或是加速暴露。”天风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各级资产管理公司(AMC)也增加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计划。未来几年随着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上升以及化解不良力度的增加,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或将迎来一波较好的增长期。
银行转型零售发展可期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公业务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内多家银行已经开始主动谋求零售业务转型。
华泰证券日前发布《银行业2021年度策略》称,2016年以来,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逐步提升,预计2021年“银行业消费信贷规模有望受政策端、需求端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驱动,保持较快增长。”
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弱、经营风险分散、消耗资本较少、潜在业务规模大等特点,让零售业务的创新突破成为银行竞争的关键业务板块,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或成为弯道超车机会。
据了解,目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常熟银行零售贷款规模已超过50%。华泰证券认为,随着消费需求升级,银行业零售转型趋势有望持续,迎接更为广阔的成长前景。
与此同时,监管引导金融活动统一监管,银行零售业务迎更大空间。
11月6日银保监会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此前银保监会已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11 月 2 日), 网络小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趋同,未来对于金融科技公司信贷、财富管理等业务的政策或将陆续落地。
金融统一监管趋势下,持牌金融机构有望迎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零售、财富管理业务领先的优质银行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金融科技公司共筑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网络小贷面临转型
2020年是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机遇的一年,也是继续加强监管、有序发展的一年。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监管部门加强了消费金融模式的业务管理,在这一监管体制下,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240多家互联网小贷公司。业内人士表示,若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落地实施,至少一半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会面临转型、转让、引进战略股东甚至退出的问题。
据了解,网络小贷新规对进入者门槛提高:首先是资金本要求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实缴资本,跨省经营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实缴资本。其次,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此外,限制个人单户贷款,单户网络小贷不得超30万元,且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网络小贷新规一旦落地,现有的网络小贷公司若想继续经营,或需大幅增加注册资本,从“轻资本”走向“重资本”。